Project Description
教育能為氣候變化做什麼?專家熱議「氣候變化教育」
2023.12.04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最為緊迫和複雜的全球性危機,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擺在人類面前的頭等大事。教育能夠為人類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什麼?12月2日,主題為「氣候•教育•學習:力挽狂瀾,由我做起」的第六屆世界教育前沿論壇在線上舉行。論壇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主辦,香港大學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合作,田家炳基金會、教育部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華南師範大學港澳研究中心、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協辦。來自世界各地的37位專家學者圍繞論壇主題,介紹了他們在氣候變化教育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有效的實踐探索。
教育能為氣候變化做什麼?
本屆論壇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執行秘書長石嵐主持,開幕時她介紹說此時正逢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同期舉辦,也正彰顯了全球各界人士都在關注氣候問題,希望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合力保障地球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
香港大學副校長、環球可持續發展講座教授宮鵬列舉了介紹了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他說,氣候變化正在蠶食我們的日常生活空間,高溫和極端天氣事件偷走了生活舒適時間、戶外安全活動時間和高效率工作的時間,公眾對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議題關注度提升非常明顯。
中國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後慶曾對上海236所中小學校進行調查。他發現,所調查的學校在項目化學習上共設計了400個科學項目,與環境有關的項目佔比約20%,總體來看比例很高。但其中有關氣候變化的項目佔比2.5%,佔比很低。
面對嚴重的氣候變化問題,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創始人潘江雪認為,地球從來不需要拯救,需要拯救的恰恰是我們人類自己。迎接未來巨大的不確定性,任何一個單獨的人類個體都面對不了的,需要更多的人能夠連在一起,大家彼此能夠有共識,學會在多元視角的基礎上彼此寬容和妥協。很多的災害是人為造成的,戰爭對氣候的影響,對於人類居住環境的影響是致命的。所以多元、寬容、創新、妥協,這些是人類面對問題的解決之道。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岳偉在論壇上指出,應對氣候變化不僅是科學和社會議題,也是教育議題,教育必須積極行動起來。教育應對氣候變化的價值定位在於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環保教育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已經是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國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李焯芬在論壇上分享到,開展氣候教育就是希望下一代愛護地球,保護環境。
廣州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馬鳳岐在論壇上表示,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挑戰,人類能做的,唯有從我做起,從現在開始,從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點點滴滴做起。教育責無旁貸。
田家炳基金會總幹事戴大為談到,生態文明教育不止是課程教育,更是對生活教育和行動能力的培養。環境教育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的責任,如何加強三方在環境教育上的合作,也是需要探索的問題。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對國際學生的一個評估調查顯示,年輕人普遍對氣候變化有很好的認知。在接受調查的學生中,約80%的學生(2018人)表示知道或非常熟悉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的情況。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高級分析師黛博拉·努莎目前正參與一個名為「教育政策實現可持續未來」的項目。她談到,教育系統通過影響思維方式、行為和生活選擇,在氣候變化中發揮出重要作用。同時,氣候變化為教育提供了一個機會,幫助年輕人發展系統、思維技能和接受複雜性。
「也許首要任務不再只是提高認識」,黛博拉·努莎在論壇發言中說到。
教學與現實脫節,教師普遍缺乏氣候變化教育知識素養
在東亞這樣一個應試教育氛圍濃厚的地區,怎麼樣開展氣候這樣一個看似和升學、應試沒有直接關聯的教育?「其落實是一個大問題!」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港澳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盛兵在會上提出了這一問題。
香港理工大學副教授裴卿長期從事氣候變化教育研究課題。他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當與學生們談及全球氣候變化,學生通常都會覺得離自己非常遙遠。在學習氣候變化的時候,學生很難體會到氣候變化的痕跡,往往會有種無力感。
裴卿認為,如何讓學生與氣候變化教育的距離縮小,有效地推進氣候變化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和人文情懷,這是氣候變化教育需要思考的問題。
「長久以來,教育一直遵循以經濟增長為中心的現代化發展範式。這無疑是在加劇人類和地球的生存危機。」岳偉談到,為了緩解、適應乃至扭轉氣候變化,教育本身必須變革,其重要方向就是自身的生態化。
「當下,在一些國家裡,學校科學教學在過去十年中沒有太大變化,變得越來越過時,並且與現實世界中的真實科學實踐脫節」。黛博拉·努莎認為,學校科學教育在培養未來科學家奠定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吸引和支持學生在STEM領域深造是加強綠色發展的關鍵。
開展多學科融合教育,組織體驗式教學、探究式學習
如何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的教育行動?論壇上,與會嘉賓分享了當下各地學校的實踐經驗。比如,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蔣家崗小學研學老師通過知識講解、遊戲、戶外實踐等讓同學們進一步瞭解生活中常見的氣溫、風向、風速等現象,並切身感受到大自然的風雲變化。武漢華僑城小學持續十年開展的“低碳”行動、香港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組織學生研究樹木在應對市區熱島效應的實踐活動等。
宮鵬指出,氣候變化問題很多都不是高深的問題,氣候變化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他認為,氣候變化的相關知識應該設計在K-12的教育體系中,從幼稚園到高中,優先傳授氣候變化對健康威脅的知識,從簡單的應對高溫熱浪康護知識入手,逐步增加系統化的應對氣候變化知識。
「我們的地球不是從父母那裡繼承來的,而是從我們的孩子那裡借來的。」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原副校長,世界教育前沿論壇主席,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程介明在論壇總結發言中提到,挽救地球需要合力。
「世界教育前沿論壇」是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創辦的一個跨領域的國際教育交流舞臺,以「引領趨勢,開創未來」為宗旨。論壇旨在推動最新教育思想和最新教育模式的國際間交流,推動最新教育科技的應用,實現未來教育的全面發展。
此外,在12月2日下午召開的主題分論壇上,來自海內外的大中小學教師從各自角度進行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