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英語教師培訓項目第一次作為培訓者的總結與反思 2020-11-16T17:19:39+00:00

Project Description

重慶英語教師培訓項目第一次作為培訓者的總結與反思

涪陵第十五中學校 王怡   2016.05.13

參加田家炳項目八年了,第一期是作為培訓學員,第二期是為了作培訓者而進行的培訓,雖然早前有了很多這方面的訓練,可真正作為trainer的身份這還是第一次,很開心,很好玩,很有收獲。不過現在來總結,感覺有好多想說的,從哪兒下手呢!

1. 所做

第一次作為培訓者的我,在此次培訓中主要是呈現一堂語法課,在這堂課中我需要體現語法知識的呈現、練習、鞏固的過程,在一個語法課上如何層層遞進為產出服務;而且我的這堂課還要和何洪翠老師的語法講座相呼應,何老師的講座就是要展示給培訓者們語法課的各個環節,比如機械操練、半控制訓練和意義練習(交際練習)。以前也上過很多示範課、觀摩課,但這次壓力特別大。作為培訓者,是真心希望自己所做的課能給前來的參培訓學員有所獲,不僅只是程序上的,還得有一些相關的理論依據,而且也不能拖我們整個團隊的后腿。因此準備的時候查閱了很多語法課的的相關知識,看過一些相關案例,也改了很多稿,發給何老師,也發給張翼老師和李軍老師,他們很熱心地指導。而且一到彭水就和團隊的小伙伴在酒店大廳里討論開了,磨課開始。這個環節是很愉快的,因為我當時在設計的時候的困惑先拋出來,李老師,何老師她們的質疑也拋出來,大家一起討論目標,通過目標反推過程,這也正好契合了我們這次的整個培訓目標:以輸出定輸入的原則。最后在第一天下午呈現出來的課基本達到預期目標,這是我們團隊的力量。

我的第二個培訓任務是主持第三天上午的詞匯課設計、展示、討論活動。這是我第一次組織這樣的活動,雖然只是做一個主持,我還是思考了一下此次活動的目標:1. 將頭一天張群老師的詞匯展示課及何老師的詞匯小講座的理念和基本環節運用到自己的備課中去;2. 活動更有生氣一些,大家的參與度更高一些,創造機會讓大家都能參與進來;3. 把我們田家炳項目中最享受的討論分享、質疑答辯的氛圍傳遞給大家,如果他們能在以后的教學教研活動中也能有那樣開誠布公地分享討論,大家都會有很大進步。所以在展示環節,由小組一人展示改為每人展示一個環節;在觀評課環節,把整個評課分為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and objectives四部分, 每個小組觀一個部分,縮小觀測點,便於大家聚焦自己的目標,更深入,而且還能讓每個小組都有事做。事實證明,這樣做非常可行,效果也好,這也是我們項目之前培訓我們時常用的方法,把任務劃分得很細,現在終於有機會用上了,我希望把這種方式帶回去,能在我們學校或者區縣推廣下去,事實上我更希望推廣的是這種討論、研究的氛圍。

2. 所獲

1)團隊的力量

團隊的力量無處不在體現,討論方案、磨課、上課、組織課例設計、討論等各個環節,都是我們把腦袋放在一起,把勁兒往一處使,結果還真不錯。雖然有的來參培老師并非心甘情愿地來,但我們的心一定是要讓他們不虛此行,這是在用行動傳遞田家炳精神。

2)作為培訓者而言,首先收獲了信心,相比來之前,我更有信心做好一個培訓者。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能淡定、從容地參與到培訓活動中,無論是展示課,還是組織課例設計。其次,能夠在討論中能更好的參與其中,適時地拋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尤其在最后的分享質疑環節,有一種“和高手過招”的感覺。再次,李軍老師、何洪翠老師以及整個小伙伴團隊,時時都在跟演示著什么叫團隊。如:最后一天的展示討論中,陳偉老師拋出他的問題:第二組小伙伴設計的給班上某同學過生日的這個活動,我們可不可以現在演示一下?於是陳老師就帶跟著第二組的伙伴們一起演著,他原本就是想展示這個環節具體操作,而且他在此過程中不停地提醒著第二組的老師們,不要只關注我一個,他就是想告訴大家,一些看似有趣的activity,不能只停留在活動層面,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關注全體學生……演練結束之時,李軍老師立刻補了一句:你們快問他,他演示的目的是什么?李老師的一句話,立刻把大家從教師的身份,拉回到了觀察者的視角。我們作為一線的老師往往關注的就是知識、活動,其實我們更要關注活動的目標,有了目標才能更好地設計我們的活動,這不又和我們此次的培訓目標:輸出定輸入吻合了嗎!!還有最開心的是,此環節過后,我也加入了我自己的所惑和所感,尤其是我在最后結束地問了大家:你們會不會把今天的設計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大家笑著說會,通過觀察他們設計過程,欣賞他們的質疑答辯,他們在這觀摩——講座——討論——實作展示——質疑答辯的過程中,感受和體驗PPP模式,內化為自己的教學理念,我真的有理由相信他們會。他們能帶走一些有用的理念、方法回去,這正是我們期待的,此行,值!

3)作為一名英語老師而言,此次培訓再一次深刻地思考和體驗了一把語法、詞匯教學的各個環節。比如在詞匯教學中,張澤健教授提出、李軍老師總結詞匯教學的一些關鍵問題:what(教什么),when(什么時候教),how(怎樣教),degree(教到什么程度)。如果我們能解決這幾個問題,詞匯教學的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雖然不可能通過一次培訓解決所有的問題,但這起碼讓我們初次體驗了詞匯教學,而且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會更有意識地思考這幾個問題,有了意識,就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作為學員,在與專家反復討論交流、打磨過程中必定有所提升。比如張理英老師在聽了第二天上午語法課例展示后作出的總結:1.充分運用教材;2.關注語音;3.給學生留白,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領悟、消化、質疑;4.強化活動目標,是否通過活動達成目標; 5.評價標準,怎樣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6詞塊設計等。這些問題不也正是我自己教學中需要關注和提升的方面嗎?

3.提升

需要提升的方面有很多,現就特別明顯的方面提出來,爭取下次做得更好。

1)準備再充分些。無論是培訓方案、示範課、講座,在培訓前如果再準備充分點,效果可能會更好,培訓應該會更從容;

2)活動形式可以設計得再豐富有趣些,畢竟沒有人排斥既有營養又好玩的方式吧;

3)平時教學中,有意識提升理論個頭,多看優秀案例及分析,畢竟一個培訓者如果有更好的理論作支撐,會更有說服力, 不僅能指導自己的教學,對培訓學員也會幫助頗多,這是在以自己的實例向他們展示,理論、理念的東西真的會指導自己的平時教學工作,因為很多學員是不相信理論這個東西的,我自己曾經也是。但是參加田家炳培訓后,經過八年的“狂轟爛炸”,從自己的一點點進步中,越來越體會到意識決定行動,我也希望把這些體驗能夠傳遞給學員朋友們;

4)注重平時教學的積累、沉淀、提煉,讓自己的教學案例也可以成為“優秀案例”,積淀出自己的東西。

最后我想說,在每一次的培訓中真的都很開心,收獲頗多,不僅有以上列舉,還有友情,就如何老師,八年的感情,彼此了解,彼此信任,多次打電話跟我討論我的課,點撥我;我們組的小伙伴們大家一起說說笑笑,友情乾凈得就像小時候; 這是我第一次和李老師在一起交流這么多,她作為老師,作為長輩,不僅在知識上引領我們,也非常關心我們的成長,幫助我,鼓勵我,多次鼓勵我下次去做個小講座或者工作坊,挑戰一下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更有實力的培訓者,而且她和我們的團隊專家們都將是我們堅實的后盾。不管我到時做得怎樣,都無比感激,一個人成長的路上有鼓勵相伴,成長路上不寂寞。當然,我也不會辜負他們的信任,肯定會盡全力做到最好。

這一切都要感謝田老先生,感謝田家炳項目,感謝為之付出努力的渝港專家團隊,和一路前行的朋友們,田老先生的精神引領著我們,我們也在用行動傳遞著田老精神,雖然力量還很微弱,但我們會努力,會盡力,能沿著田老先生的路走下去,我們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