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甘露,智慧的大餐 2020-11-16T17:01:37+00:00

Project Description

心灵的甘露,智慧的大餐

大埔县田家炳小学   2016.06.30

赴江西师大参加2016年“首届大埔县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有感

6月13日——18日,我们在田家炳基金会的资助下,满怀着期望与渴盼,聚集在美丽的江西师范大学校园里,参加“首届大埔县学科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我深知参加本次培训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自始至终我都在努力地学习。我认真聆听胡青教授、孙锦明博士、刘建平教授等专家学者不同风格的精彩报告。专家们针对目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教师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新课程新理念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理论性的指导,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让我慢慢地认识到了自身的贫乏与稚嫩。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方法,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收获:

一、加强师德修养,展现人格魅力

我对胡青教授在《专业化与教师发展》讲座中提到的“师生其实是一种信托关系”非常感兴趣。他说“教师其实就是受家长之托,忠家长、学生、国家之事”。尤其他举出“桶瓢结构”“T型结构”“π型结构”“天字结构”等新型的师生关系时更让我们耳目一新。

胡教授的报告生动、有趣、有品位。尤其让我们回味无穷的是他的幽默,不断激起我们内心阵阵涟漪,让大家从心理学的角度审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我在教育教学实例中找到了共鸣。说实话,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已经开始有了些许倦怠,就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有时只是把教书当成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胡教授的课程,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认识到它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智慧的对话、生命的呼唤,是一种能体验成功、成长与欢乐——孩子的成长与自己的成长,使我在付出的过程中体验收获,体验快乐。有了这样的观念,我不再感到疲惫,不再感到困惑,并坚定了信念,乐观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热爱的工作中去。

二、提高专业素养,掌握教学艺术

教书育人的路上,教师自身要首先勤奋刻苦,不断自我充电,形成深厚的专业功底,才能培育出各种优秀学生。 “实践–研究–思考–发展”每一环节不可缺少,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的状态下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感悟。

本学期,我主持了县课题《运用微课提高数学教学品质的研究》的试验,可是苦于缺乏技术的指导,课题的开展一直不是很顺利。此次培训,刘赣洪教授、胡三华教授《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教师网路工作室建设和翻转课堂学习》的讲座解决了我半年来的困惑和迷茫,也为我今后课程的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从刘赣洪教授的讲课中我不但厘清了微课程、微课和微视频的概念,还学会了微课程的设计和微课的制作,使我感觉此次学习收获颇丰。

余华老师是江西教育期刊副主编,他给我们讲述了教师叙事报告的写作方法与发表,给我写作方面的启示最大。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们的一线教师应该在“且思且行”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以前每次学校布置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材料时,我都会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其根本原因就是平时不注重挖掘和积累教学实践中的资源、小故事、小事件以及这些带给自己的思考。余华老师的课,如同给我混沌的心屋中开启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提醒我要在教学实践中多观察、多发现、多积累、多思考,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有事可写,有感可言。

三、巧采它山之石,提升自身能力

在学习期间,我们有幸参观学习了南昌育新学校、江西师大附属小学的先进经验。这两所学校带给我们更多的是震撼和触动,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办学设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手段的资讯化,无不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新的要求。尤其是育新学校“品”文化、“品”字楼、做“有品德的小学生”的教学特色深深震撼着我们。小解说员对校园文化的解说闪烁着教育智慧的光芒,视角别具一格,解读深入浅出,教育案例鲜活,让我们知道了多少令他们自豪和骄傲的校园历史。期间我们还观摩了《位置》、《天净沙.秋》、《分数的基本性质》三节优秀课堂。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畅享了一场智慧的大餐。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准高,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今后,我将采他山之玉为己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我一定会走下去,也一定能走下去。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成了我今后的追求。我将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采,使自己具备所教学科知识方面的前瞻性,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为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而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