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不同领域的声音,千言万语化成一股暖流,流淌在我们莘莘学子的心间,化成一股股力量。
我们非常注重研学的课程化,在开营式我们就设置问题探究:
1.同学们,你参加过其他什么仪式么?
2.你觉得这次开营式,让你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
3.你觉得这次开营式与你原来参加过或体验过的仪式有什么不同呢?
二、航天VR:打造素养,开启科技梦
为响应教育部对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政策号召,特推出航天航空科技研学旅行服务。
通过VR航天STEM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真正走近航天工程,并结合VR虚拟现实技术,真实再现宇宙太空、火箭组装、火箭吊装、火箭发射、卫星轨道设计等航天情景,通过真实的航天工程体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此外,通过观看电影和参观航天博物馆,了解航天精神,实现学生的航天梦。
理论学习
(1)整体介绍VR航天课程的内容及课程开展模式
(2)潮汐力的计算
(3)火箭发射轨道设计理论基础
(4)卫星入轨轨道设计算法基础
(5)卫星轨道设计
专业性这么强,会不会打脸呀?
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么?
运用了这么多的学科知识,真得认真听讲:地心说、日心说、地球公转、地球自转、四季的形成、潮汐的成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质点、重力、重心、共点力平衡条件、力臂、力矩、力矩的平衡条件、刚体平衡的条件、柱体的体积、锥体的体积、球的体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质点、路程和位移的概念、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开普勒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功、重力势能、动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动量、动量定理、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圆的方程、椭圆定义、椭圆离心率。
不是学霸,怎么能探索宇宙呢?
交流,是同学增进友谊的一种重要方式哟。看,他们多投入!
玩转高科技,真是够烧脑哈,难怪研学手册上说:让同学们对航天工程建立整体概念,通过STEM的教学形式,横向贯穿数学、物理、地理等学科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
老师的观摩
参加观摩的老师分别来自全国以下单位:
海南中学、天津滨海新区紫云中学、宁波市第二中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河南淮滨高级中学、上海市曹杨二中。
戴总干事的目光
帅气爆棚的戴总干事,双眼充满慈祥与关爱,像父亲一样按耐不住内心的疼爱和殷切希望。
体验VR,太空玩球,火箭发射
(1)视频及VR感受宇宙太空,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关系;
(2)感受潮汐现场,分析潮汐产生的原因;
(3)VR观察火箭整体发射过程。
同学们在自己计算和设计出的轨道上感受着不同的星球在轨道上飞速的旋转,也在感受着自己设计的火箭,在成功发射。
基地体验
走进中华航天博物馆,体验航天事业的伟大。
中华航天博物馆座落于北京中轴线、天安门南约十公里处的中国航天发祥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内,1992年10月落成开馆,展出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是目前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航天科技类专业展馆。
这里记载着中国航天的历史变迁,展厅内通过详实的图文史料,丰富的馆藏展品,现代化的交互设备,再现我国航天事业的光辉历程。
目前馆藏的实物展品主要有东方红一号卫星(备份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返回式卫星回收舱、神舟四号飞船返回舱及返回舱主伞、火箭发动机、首个中国航天日在天安门广场国旗杆上悬挂使用的国旗和部分军品型号展品等。
中华航天博物馆充分发挥社会职能,一直以普及航天知识、传承航天文化、弘扬航天精神为己任,为广大航天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同学们在航天博物馆,观摩真实的火箭,听取专家的讲座,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立志于祖国的航天事业。
在了解航天发射工作流程及场景与中国航天取得的成绩后,我们让同学们进行了如下讨论:
如何成为中国未来航天人呢?
三、走进百年名校——北京师范大学
北师大校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正如田家炳先生所言:中国的希望在教育。
北师大的钟
北师大校园
北京师范大学,一座文化之城,一座教育的丰碑。
北师大田家炳的塑像前
在田家炳塑像前合影留念,这是一份致敬与感恩,心里留守一份浓浓的默念。
四、用餐笔记
在我们的研学旅行课程中,我们设置了午餐和晚餐笔记,正是响应教育部等十一部委联合发文中提到的集体食宿,健康、科学用餐,心怀感恩之心,学会分享,咏天地万物垂照之惠。
同学们愉快地用餐,俨然不像刚认识一样的生涩,而是亲如一家。
编后语
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建立一套规范管理、责任清晰、多元筹资、保障安全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质量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
这就是我们的责任!